当前位置:关注森林 > 红木通稿报道 > 人物动态 > 正文 站内导航

周默:我栖于木 | 人物周刊

媒体:正大新闻  作者:正大新闻
专业号:周默 2023/3/1 13:37:16

大概是十年以前,去逛古玩市场的时候,你会发现只要是从事木器买卖生意的人手中,几乎每人都备着一本《木鉴》,他们时不时地翻看,向别人介绍、比对,互相探讨着经验。

这本名叫《木鉴》的书十年来多次脱销加印,发行量已逾四十万册,可以说是一本被奉为圭臬的殿堂级经典书籍了,影响了一代红木爱好者和从业人员。

今天,我们主人公就是这位《木鉴》的作者——周默。

周默先生

1960年生于湖南岳阳,1983年大学毕业,分配至国家林业部从事珍稀木材进出口工作,历任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红木专业委员会专家组顾问、中国紫檀文化研究会会长。

现专注于中国古代家具的研究、鉴定,重点考察木材的历史与文化。所著《木鉴——中国古代家具用材鉴赏》,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一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为研究、收藏中国古代家具的基础工具书。另有《黄花黎》、《紫檀》、《雍正家具十三年》等著作及学术论文数十篇。

▲南京正大拍卖董事长龚雅闻先生(左)和梓庆山房主人周默先生(右)

| 从新书开始讲起 |

就在前不久,周默先生的新作《中国古代家具用材图鉴》出版,这是继《木鉴》之后又一本关于中国家具用材方面的普及读物。而在此之前他的《黄花黎》(2017年出版)、《紫檀》(2017年出版)造成的轰动效应还暂未退去,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周默先生部分著作书影

近来的高出镜率好像让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周默先生是个高产型的学者,他在短短两年之内就有三本巨著出版面世。

但是当我们翻看著作时会发现,庞大的构架、详细的梳理、理性的剖析以及时间跨度广泛的摄影作品都说明每一本书稿绝不可能成于一时一地。

然而事实是,周默先生在新书出版之前十余年时间一直消失于公众视野,他以种种理由拒绝电视台、杂志、报纸的记者采访,在研讨会、评比会、座谈会、开幕式等大小活动场合也极少露面。

他自己讲:“言不由衷、口是心非不是我所擅长的……我怕伤了眼睛、耳朵和良心,在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年代,保持自己的独立个性,是我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生活方式与态度。”

其实从2007年以后,周默先生除了定期出去进行田野考察之外,学习与写作就成了他的主要工作内容,近期出版的几本著作都是源于这一段时间的长期积累。

01

《黄花黎》:一部尘封十年的书稿

▲周默著《黄花黎》中华书局,2017年

大概是从九六、九七年开始,周默先生就萌生了写《黄花黎》的想法,他每年间都要往返海南岛数十次进行田野考察,采访当地黎族土著上千人,一边还要整理关于黄花黎的诸多文献记载、研究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取舍,十年辛苦成就了这洋洋洒洒三十万言的专著。

周默先生自己介绍,《黄花黎》一书大概2007年就基本脱稿,但是一直到2017年才出版面世。

这是任何一个编辑都不能想象出的事实,一部书稿竟能搁置十年之久,而这十年的时间都是在进行增补与校订,周先生对学术的严谨,可见一斑。

▲周默先生

《黄花黎》是一部关于黄花黎的历史、文化、鉴赏方面的著作,也是黄花黎这种木材在国内的第一本研究专著。

内容涉及黄花黎的生长、分布、基本特征、采伐与运输、灭绝与利用等诸多问题,还有很多关于黄花黎与明式家具的审美思考,将中国传统家具与其背后的文化历史成因结合起来,为研究黄花黎以及中国传统家具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不论在什么场合,周默先生总是喜欢用“黄花黎”而不用“黄花梨”,在《木鉴》中就是这样,在《黄花黎》中仍然也是这样,典雅清晰的书名就表明了周默先生对“黄花黎”的偏好,他解释道——

一是“花黎”一词在史籍中多有出现,如《诸蕃志》、《海槎余录》、《黎岐纪闻》及海南、广东的地方志中就多有记载;

二是花黎木为中国之特产,也是中国硬木家具中唯一完全生长于中国本土的木材,主产于海南岛黎母山及其周围林区。

海南岛的原住民一般习惯性地将地名、土产或其他物品均冠以“黎”字,均具有鲜明的海南黎族地方特色,让人一看便知这些地名或物产源于海南岛之黎人或由黎人控制及活动的特定地区。

另外,花黎木也是海南岛黎族赖以生存的主要贸易商品,也是与岛外商人或统治者争夺生存权的有力武器;

三是古籍中记载的“花梨”,周默认为多是来自于东南亚、南亚进口的花梨,从木材学上属于豆科紫檀属,而我们所谓的海南岛所产的黄花黎属于豆科黄檀属,用“黄花黎”以区别进口的“花梨”,让人一目了然,不至于产生误解。

无论是“黄花梨”还是“黄花黎”,其实都是俗称,本无所谓对错,只是更贴近周默先生对这一木材的理解,但是在他的提倡与试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都接受了这一观点,主动使用“黄花黎”的称谓,并且在国际上已得到一定的认可和支持。

▲海南黄花黎分布图

周默先生始终认为:“由于历史及地域的原因所造成的俗称,对于我们研究木材及家具的源流、含义、历史与文化是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的。

“我们除了重视每种木材的学名外,更要重视对于俗称的认识与研究,尤其对于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优秀家具、古代建筑及其他木质文化的研究意义重大。”

如果您把书稿通读下来,就会惊讶于周默先生庞杂的知识体系与超人的记忆力,他将植物学、木材学、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以及人口、民族、宗教、物产、习俗、气候、医药等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合归一处,论证黄花梨的历史与文化。

就像他自己所言,这不是一本纯植物学意义上或是木材学意义上的书籍,也不是黄花黎的“百科全书”,而是对黄花黎历史和文化研究的一次全新尝试。

▲花黎架几案独板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便开始深入海南田野乡间调查,这本书探索了黄花黎与海南文化历史的联系,也是对黄花黎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初步尝试。”

周默先生一方面从黄花黎的审美特征来考察,参考了大量史籍和近代中外文献,包括《诗经》和《本草纲目》,另一方面是对黄花黎林区和社会调查做大量研究。书中对黄花黎的生长条件、自然分布与基本特征都做了研究。

▲黄花黎海螺纹

▲黄花黎鬼脸纹

“在本书的开篇,我就提到海南文化历史和黄花黎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很难想象,有一种植物与当地的联系那么深刻与紧密,其信仰、崇拜与黎族同胞紧密相连。”

但是周默先生也在书中提到,他反对将黄花黎过于神秘化。古人眼中,黄花黎无非是一种木材而已,无非是一种媒介而已,通过它表达某种思想和感情。过渡的神秘,一定伴随着商业的炒作。

▲黄花黎树叶、花蕊、国荚、树干、分枝

“现在我们谈明式家具,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谈黄花黎家具,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优秀的黄花黎家具,我认为可以说是明式家具的代名词。”

在《黄花黎》一书中,周先生用很大的篇幅谈论了黄花黎与明式家具的关系,尤其强调了普遍流行于晚明文人中间以阳明心学为代表的思想解放运动所发挥的作用,正是文人对家具品格、审美和个性张扬的要求,使得飘逸、浪漫而温暖的黄花黎家具独树一帜。

书籍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的黄花黎木材彩版照片、黄花黎家具以及诸多图表,印刷清晰精美,视觉冲击力很强。

同时有一点让人惊奇的是,周默先生将书中涉及的所有图表及名词不嫌其烦地编录成索引,与参考书目一同附于书后,这样的做法直接承袭民国大家之遗风,放眼今日,举国寥寥。

02

《紫檀》:树新花

▲周默著《紫檀》中华书局,2017年

周默先生所作的《紫檀》是目前我国第一本系统考察紫檀历史和艺术之著作。但是在此之前,周先生还有一本《紫檀》。

那是2007年,周默先生的《紫檀》付梓,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很快便抢购一空,但是由于书籍校订中的错字、别字以及学术的争端问题原版书并没有加印。

▲周默著《紫檀》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年

直到去年,经过十年的修订,新版《紫檀》改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虽说是修订,但用周默先生的话来说,实则相当于重写,整本书的框架及结构内容一改原貌,丰富了彩色插图,实为老树新花。

应该说《紫檀》一书的出版丰富了紫檀研究的领域,发掘出了很多不为学界涉猎的关于中国紫檀的珍贵文献,对紫檀的分类、特征做出了科学严谨的分析,同时通过对紫檀的贸易与运输等问题的研究对紫檀的利用、紫檀的现状与未来提出了合理且可行的方案。

周默先生爱紫檀,沉潜优游于紫檀之中数十年。他不仅是一位高明的紫檀玩家,还是颇有识见的紫檀研究专家。

为了探索紫檀的奥秘,周默先生多年来流连于国内博物馆、古玩收藏地,并辗转于南方山林幽深之所,数度深入印度、缅甸等国,沿着当年紫檀传入我国的路径,寻找所需要的资料。其间涉艰历险,矢志不辍,集数十年实地考察和文献推求之心得方成此书。

周默先生靠着一身的毅力与坚持,通过田野考察与历史文献资料的查找与梳理,完成了“黄花黎”、“紫檀”这两种对中国人有着非凡意义的木材的研究专著,这是木材与植物学界的首次,也是文博界与家具界的先河。

就像原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馆长柯惕思(Curtis Evarts)在其序文中说的那样——

在现代植物学的辅助之下,周氏的研究结果和细微差异辨识的见地有了更多的可信度。虽然笼统的问题需要时间沉淀出清晰的真相,但眼前正是一个真正研究紫檀的有趣时代,古人,今人面对彼此的距离缩短了。

周默先生深入混沌的紫檀领域为辨识正牌紫檀木种的努力,可谓踏出重大意义的一步。他不仅指出传统的产地在印度,事实上很可能就是数世纪以来一直取用的紫檀源头。

03

《中国古代家具用材图鉴》:一诺千金

相比较于去年的《黄花黎》、《紫檀》这两本专著而言,《中国古代家具用材图鉴》显得更普及化和大众化一些。与当年的《木鉴》不同的是,这不止是一本木材图鉴,而是家具用材图鉴,内容除了木材之外还包含竹材、石材、其他矿石牙角材料。

这次出版的《中国古代家具用材图鉴》严格说,应该是一个应制之作,只因为朋友之间的一句应承,周默先生接下了写这本家具用材工具书的重任。

▲周默《中国古代家具用材图鉴》文物出版社2018年5月

周默先生对书稿的修改可以说是反反复复,甚至在旧疾复发的病痛中依然在工作,找来老工匠、专家座谈,一节一节将稿子念给他们听, 请他们提出问题、讨论,再删改、增补。

定稿前两天,周默找到更能说明"紫擅工"的实物, 立刻安排拍摄又重写该章节的内容,最终呈现给读者这一部解读中国古代家具用材的著作。

《中国古代家具用材图鉴》列举了中国古代家具所用木材二十八种、竹材四种、石材七种以及玳瑁、砗磲、珊蝴等其他用材七种,并辅以西方古代家具所用木材的解读,于家具爱好者、收藏家实为难得之资料。

在除木材名称、特征、分类、分布、鉴别等内容外,对中国传统家具的美学剖析渗透在字里行间, 细心的读者自能提炼,自能品读出术语之外的另一种境界:拙朴、天真、厚重。这也是周默先生栖木以心之精神。

木材释名的考据工作周默先生早年间业已完成,仍不断寻找古文献中更早、 更权威的刻本,再与今本对比,加之实地考察的举证,以正论误。

所以在书中,读者看到的"木材名称"只是以简单扼要的形式呈现,实则木材名称的考据工作是相当艰难的,历朝历代对树木的解读,因各种条件的限制而错误频出,今人深究者凤毛麟角,致使以说传说,谬误千里。

国内外学术界研究中国古代家具所用材料,几乎没有涉及竹材、石材以及玳瑁、砗磲、珊湖、象牙等辅材,周默先生则将该部分内容设为该书的重点。竹茶盒、竹制茶棚,笔筒、 扇骨;石材中的大理石、绿松石插屏等——史料与实物井举,实为国内学术界第一次尝试全方位解构古代家具用材的著作。

| 一《鉴》成名 |

相比于新出的著作,老一些的家具爱好者可能还是看着老版《木鉴》会亲切很多,因为周默先生被大家熟知就是从《木鉴》开始的。

大概是十年以前,去逛古玩市场的时候,你会发现只要是从事木器买卖生意的人手中,几乎每人都备着一本《木鉴》,他们时不时地翻看,向别人介绍、比对,互相探讨着经验。

▲周默著《木鉴——中国古典家具用材鉴赏》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

这本名叫《木鉴》的书十年来多次脱销加印,发行量已逾四十万册,可以说是一本被奉为圭臬的殿堂级经典书籍,影响了一代红木爱好者和从业人员。

周默先生写《木鉴》的时候还经过了一个人的引荐,这个人就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清家具专家胡德生老师。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明清家具专家胡德生老师

当时国标《红木》已经发行,但是红木市场仍然混乱不堪,市面上也没有一本专业性的书籍来介绍各种木材之间的区别,值此时节山西古籍出版社邀约胡德生老师编写研究木材的专业书籍,胡老师内谦,便向出版社推荐了周默先生。

周默先生在此时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凭借自己的多年来与木材打交道的知识储备与手头的资料、照片,编撰出这本流传了十年之久的《木鉴》。书稿由胡德生老师做序,可谓一段佳话。

后来胡德生老师回忆起与周默先生的交往时说道——

我初次见到周默先生是在2000年,第一次见面就谈的非常投机,双方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此后不时联系,谈话内容大多都是木材问题。马达加斯加政府发给我国林业部门的鉴定报告就是周默先生转给我的。自从认识了周默先生,我的木材知识也有了很大提高。过去多年对木材的混乱和模糊认识,现在基本理清。

▲周默先生(右)与沈平先生(左)

日前听说周默先生正在对《木鉴》一书进行补充与修订,不但新增丰富的木种也对各材质的注释更加充实和饱满,其中将包括传统用材20种,其他木材30余种,全书近15万字。

修订版的《木鉴》出版在即,我们一起期待……

| 十年辛苦不寻常 |

其实要真正想起来,“十年辛苦不寻常”只是应一句浪漫的诗,真正的辛苦何止20年,周默先生常在野外考察,有时一去就是数月,地球上有原始森林的地方都有他的足迹。

原始林中的蚊虫癖蚊的折磨,他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周默先生也乐于分享森林里的故事,从木材的原产地讲到移种地,从树皮、树叶讲到寄生的藤蔓,从树木的外形讲到内在的纹理又如何开锯,荒山野岭如何解决温饱,如何躲避风雨, 是否有大蛇,又如何应对能吃人的蚂蚁以及吸血的蚂蟥……

周默先生曾三次从悬崖坠落,听之人唏嘘感慨,拳头握出冷汗,说之人也只是轻描淡写罢了。有人问他,不过去看几棵大树, 至于冒险吗?先生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需自身的体验而非观望。”

那些大树,或矗立或倒下,或鲜活或枯朽却有着同样古老的灵魂,子非草木又安知草木无情。想必,周默先生要寻的不只是几棵大树而已,树的孤独与自在如是,先生亦如是。

"我不是信徒,每一次前往森林却也是朝圣,对天地万物的臣服,在或行走或攀爬的途中让 自己空无。”

先生说的"空无"非人之消融亦非空无一物,而是与自然合一,于是先生变得比他此刻认为的自己更谦卑。

周默先生

田野调查履历表

田野

考察

1983~1989

长白山及张广才岭(考察山槐木、红松、水曲柳、柞木);

南太平洋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考察檀香木、印度紫檀及其他阔叶材);

海南岛(考察黄花黎、陆均松、母生)

1990~1994

日本(数次出入日本,考察木材及家具博物馆,最新木材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日本珍稀木材的拍卖、识别与开锯、利用);

浙江、湖南、贵州、广西、云南(考察榧木、红豆杉、榉木、云杉、铁杉、樟木);

缅甸(考察花梨、柚木、酸枝)

1995~1999

缅甸北部、东北部(木材原始踏查、采伐、集材与运输方式的研究);

海南岛(黄花黎田野调查,深入林区、黎寨、苗寨,研究黄花黎的历史与文化);

印度(深入南部、东北部,研究紫檀、檀香、乌木及其他)

2000~2010

海南岛(调查与收集有关海南的民俗、风物、建筑、日常用具及黄花黎相关的文字、实物资料);

印度(多次赴印度安德拉邦及泰米尔纳德邦考察紫檀);

缅甸、泰国、越南、私柬埔寨、老挝(调査越南黄花梨、花梨、老红木、酸枝、柚木及其资源分布、现状、采伐、运输、交易与走私);

瓦鲁阿图(檀香木、印度紫檀于地球最南端的分布调査);

欧洲英、法、比、德、奥等国(考察博物馆及文物市场,中国家具与其他文物);

美国(考察博物馆及文物市场,中国家具与其他文物美国)

2011~2017

日本(考察日本古代建筑、博物馆,调査与研究唐代遗存于日本的中国家具,特别是紫檀、黑柿。研究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史,中国工艺输日、家具输日的途径及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东南亚(考察珍稀树木的分布、历史与文化,古代建筑及博物馆);

海南岛(深入林区调查与研究海南黄花黎及相关植物,了解其在本地的利用习惯与历史);

俄罗斯(考察博物馆、原始林区(桦木、水曲柳、柞木、榆木))

| 梓庆山房 |

往来寒暑三十载,周默先生与木为伴,或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林间觅根问源,或在浩海的古 文献中剥苗抽丝,或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收藏家处寻找真迹。收藏之实物标本不计其数,整理之文献足以千万字计,考据与实证并举,其治学精神尤为称道。

梓庆山房便是周默先生的堂号,这里寄托着周默先生的家具理想与家具情怀,他在这里栖心以木,与物为一。

▲周默先生在梓庆山房木材标本室

周默先生近几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学位,用他自己的话讲,叫“回炉再造”,中国哲学的滋养已使他开始思考中国家具与中国家具用材在哲学上的探究,这些形而上的东西使得他对于家具的审美有着异于常人的高度。

宋明理学、阳明心学在他这里都能和家具找到很好的契合点。他一直主张的家具的形制与用材的本末关系,用最合适的木材表现最合适的精神在他主持的梓庆山房得到了极大的施展空间。

▲梓庆山房

2017佳士得上海秋拍“开创|上海”专场隆重推出全新专题---【当代书房】,沈平设计、梓庆山房制作提供了四件精品文房家具。

▲乌木编藤面低靠背扶手椅

“紫檀有紫檀的理想,黄花黎有黄花黎的追求,不同的木材有不同的审美,要表达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审美层次或理想,这对木材的选择是十分敏感与重要的。”

梓庆山房的家具多用东非黑黄檀或是乌木与黑柿木形成色彩的反差,用黑的沉穆表达文人内心的理想环境。

▲乌木四面平喷面带霸王枨书桌

2018年初,梓庆山房家具在山西博物院展出,展览由书法、家具、器物三种元素组成中国文人的书房、客厅,空间里充满了东方文人的生活气息,它们充满了东方的线条之美,散发着传统的韵味。

▲梓庆山房家具在山西博物院展出

梓庆山房家具的审美理念与理想已在全社会形成自己的影响力,对于家具的审美,周默先生更偏重与古代文人形而上的认识,更加注重文与质的协调,周先生的审美已然上升到整个中华文明的高度。

▲王铁成先生(中)、周默先生(右)、龚雅闻先生(左),2018年7月摄于北京王铁成先生家中。

"我栖与木"是周默先生引《诗经》之句自警:栖于木更要怀刑,做学问更要惴惴小心。"我栖于木"是周默先生以温情悠游世间,栖木以心,"与物为一"之修为。

站成一棵树,做回天地的孩子。

-  END  -

阅读 6604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